熟悉蒙古帝国历史的朋友,都知道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骑兵横扫欧亚,非常厉害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在这支铁军背后,藏着一支神秘的“王牌中的王牌”—— 怯薛军。这支部队有多厉害?说出来您可能不信:它的成员身份特别高,普通士兵在外代表大汗时,连万夫长都得恭敬行礼;而且他们犯罪了没人敢动,必须成吉思汗亲自发话;还有,打起仗来他们既能当非常坚固的护卫,又能当非常厉害的先锋,还能随时变成大汗的耳朵和权杖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这支让敌人非常害怕的“帝国支柱”,到底凭什么成为成吉思汗横扫天下的“定海神针”?
“生死与共”的契约:怯薛军的灵魂
成吉思汗能打遍天下,靠的不只是骑兵的勇猛,也靠一股“豁出去”的狠劲和团结人的智慧。他懂得和部下“同生共死、共享富贵”的道理。后来有一种说法(注:这个话的具体内容老书里没有明确写,但意思是对的):他曾经告诉部下,如果他在战场上逃跑,部下可以惩罚他;如果他在胜利后自己藏起战利品,部下也可以找他算账。这种“将帅与士兵绑在一起”的铁的约定,打下了蒙古军队忠诚的基础。
展开剩余84%怯薛军就是在这种精神下产生的。公元1204年,成吉思汗打败了强大的敌人乃蛮部,这时他觉得需要一支绝对忠诚、非常听话的核心力量。于是,他认真地从各部落挑选厉害的士兵,组建了怯薛军的雏形。“怯薛”在蒙古语里是“轮班守卫”的意思,但是这支部队的作用,远不止“护卫”那么简单。
成吉思汗对怯薛军的要求,特别特别严格:白天站岗的士兵,必须像雕像一样站在帐篷外面,就算是大太阳晒或者下大雨也不能动;晚上巡逻的士兵,要围着大汗的金帐不停走动,连打个盹也不行;大汗吃饭时,护卫要死死盯住做饭的人,防止有人下毒;大汗睡觉时,帐篷外面的守卫要像钉子一样站着,连咳嗽也得忍住。
同时,他们享受的待遇也非常好:怯薛军成员和他们的家人不用交税干活,打仗抢到的东西他们分得多、分得好,赏赐也经常有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总是待在大汗身边,哪怕是最年轻的怯薛歹(怯薛军成员),见了地位很高的万夫长也不用行礼——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帝国未来的精英。成吉思汗还把他们当“自己人”。据说,一个怯薛歹不小心打碎了大汗喜欢的酒杯,成吉思汗不但没骂他,反而温和地说:“小心点,别伤到自己。” 这种“又严厉又关心”的做法,让怯薛军个个都愿意为他拼命。
贵族后代与精英队伍:身份特殊的“大汗身边人”
怯薛军最让人惊讶的地方,在于它的成员身份特别高、地位特别高。想进这支队伍,非常难,要求特别高:
首先,主要成员是帝国贵族的后代——成吉思汗规定:万户长、千户长、百户长、十户长的儿子们,必须按他们爸爸的级别高低,带着帮手,送到怯薛军干活。 “把你们的儿子交给我,我来养他们,让他们跟我一起长大。” 这一招很高明:一方面把这些未来的掌权者培养成自己的亲信,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“人质”,牢牢拴住了各地将领的忠心。
其次,光有好出身远远不够,自己也得是真正有本事的勇士。选拔就像筛沙子,比射箭、比力气、比胆量,最后留下的都是顶尖的高手。少年博尔忽就是个例子,他才十二岁就能空手打死狼,被成吉思汗看中,后来成了有名的“四杰”之一,当上了怯薛军的重要头领。
所以,怯薛军成了聚集帝国未来大将的“精英队伍”。一个普通的怯薛歹,他的爸爸或哥哥可能是带兵打仗的千户长、万户长,他自己更是大汗身边最亲近的“老伙伴/老仆人”,身份比普通军官体系高得多。当他们奉大汗的命令出去办事时,地方上的万夫长见了,都非常恭敬——这份恭敬,不是因为这个怯薛歹自己有多大权力,而是因为他们代表着“大汗本人”的至高权威。
更厉害的是他们有“司法特权”。如果怯薛歹犯了法,地方官不能处理,必须直接报告成吉思汗。据说,曾经有一个怯薛歹抢了老百姓的东西,当地的千户长想按法律办他,结果惹得大汗非常生气:“我的怯薛,只有我能管,你怎么敢插手!” 当然,成吉思汗也不是完全包庇。查清楚后,他亲手杀掉了那个犯罪的怯薛歹,并且严厉警告全军:“你们就是我的脸,谁敢丢我的脸,我先杀了他!” 这样又给好处又严厉,让怯薛军既觉得光荣,又知道害怕。
四个家族轮流管:没人能独掌的“汗权盾牌”
怯薛军由成吉思汗亲自管,但是日常带领工作交给了他指定的、代代相传的四个怯薛长家族——就是博尔忽、博尔术、木华黎、赤老温(有名的“四杰”)的家族成员。这些家族是成吉思汗打天下的核心老班底,功劳大,非常忠心。
成吉思汗给他们定了死规矩:四个怯薛长家族,按照严格的顺序“轮流值班”管怯薛军。每三天换一家,各家头领轮着当班管事。当班的时候,负责指挥所有怯薛军执行守卫任务。白天和晚上,守卫的人按照严格的班次换班,弓箭手一直准备好,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。这个聪明的“分权”办法,既保证了这支核心力量一直高效运转,又彻底防止了任何一个人或家族长期独掌兵权。
这正体现了成吉思汗的政治智慧。他从小在部落打仗中长大,最明白“权力不能给别人”的道理。怯薛军是他的“命根子”,必须完全自己控制。就算是功劳很大的“四杰”家族,也只能在轮班时管事,大汗的权威永远在最高处。
战场上的“最后王牌”:护卫、尖刀与将军学校
怯薛军平时是守卫金帐的“铜墙铁壁”,但是一到战场,就变成了决定胜负的“万能王牌”。
当成吉思汗亲自带兵打仗,怯薛军就分成两拨:一拨变成最忠心的“影子”,一步不离地保护大汗,明哨暗哨很多,连鸟都飞不进来;另一拨则作为最厉害的“中军后备队”,像拉满的弓,随时准备冲去最危险的地方支援。如果碰到很难打下的坚固城池,成吉思汗就会打出这张王牌——怯薛军上!
蒙古西征花剌子模时,打一座坚固的城打了好久,守军靠着险要地方死守,蒙古骑兵冲了好几次都没成功。关键时刻,成吉思汗命令:怯薛军上!这些背负着巨大荣誉的勇士,顶着像下雨一样的箭,不怕死地架起梯子往上爬。带头的将领身上中了好几箭,浑身是血,但是他吼叫着第一个爬上城头,一刀砍死了守城的主将!怯薛军的拼命精神,一下子鼓舞了全军,城池很快就被打下来了。
后来,随着帝国地盘变得非常大,怯薛军又多了一个重要任务——“将军的学校”。 成吉思汗派出去管地方、带大军打仗的将领,十个里面有八九个都是从怯薛军出来的。他们从小跟着大汗,很懂他的打仗方法,忠心也经过了考验。名将速不台就是个好例子,他从一个怯薛歹开始,最后当上了带兵横扫东欧的统帅,一直打到多瑙河边,让整个欧洲都发抖。
怯薛军:大汗手中看不见的“权杖”
如果只把怯薛军看成“保镖”,那就太小看它了。它其实是成吉思汗管理巨大帝国的看不见的“权杖”和核心“工具”。
第一,它是汗权最高的象征。怯薛歹出现在哪里,就表示成吉思汗的命令到了哪里。地方官见到怯薛歹,就像见到大汗本人,没有不认真听的。有时候,大汗只派一个怯薛歹去检查工作,效果比派一个万户大官去还好。
第二,它是帝国消息最灵通的地方。怯薛歹遍布汗廷里外,像灵敏的触角,把四面八方的消息——哪个部落有坏心思,哪个将军打了败仗——很快传到成吉思汗耳朵里,让他能知道很远地方的事,好好计划。
第三,它是管住各方势力的“秤”。各级将领把儿子送进怯薛军,表面是“为大汗效力、接受培养”,其实也是向中央交出了重要的“人质”。成吉思汗用这个巧妙的办法,把蒙古各部、各方势力的关键利益,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,形成了一个非常牢固的利益团体。
可以说,没有怯薛军,成吉思汗可能没法统一蒙古,更别说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了。这支铁卫就像他伸长的手臂和锋利的爪子,帮他打天下,也帮他守天下。蒙古骑兵的厉害,在于他们勇猛善战;而成吉思汗的厉害,在于他有怯薛军这样的“王牌”——一群愿意为他去死的勇士,加上一套非常严密的管理办法,才打造出了这支让世界害怕的铁军。
发布于:广东省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