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巴基斯坦南部的干旱沙漠地带,风沙肆虐,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尘土。一名女子艰难地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一段路。她知道这将是她的终结,但她依然挺直背脊,迎接命运。行刑者举起了手中的枪,她选择了背对他。
“你可以开枪杀了我,”35岁的巴诺·比比说道,她身上的米色披肩在狂风中随风摆动,像是在向世界告别,“但请不要做其他的事。”
紧接着,枪声划破寂静。三声枪响后,五个孩子的母亲应声倒地,血迹迅速染红了地面。她被控与人有婚外情,而这,成了她死于非命的唯一“罪行”。同样命运多舛的,还有那位50岁的男子,埃哈桑拉·萨马拉尼,他是被指为比比的情人,四个孩子的父亲,最终也未能逃脱死亡的阴影。
这场公然的处决在巴基斯坦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。人们震惊于这一切,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此起彼伏,愤怒的抗议声充斥着街头,政治人物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愤慨。
然而,这不仅仅是一场令人发指的“荣誉谋杀”。在巴基斯坦,这种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屡见不鲜。每一天,至少有一名女性因“玷污家族名誉”而失去生命。比比和萨马拉尼的惨死,发生在六个星期之前,但直到那段杀人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巴基斯坦当局才迟迟行动,开始展开调查。
展开剩余80%“在许多地区,‘名誉’这个扭曲的概念,已经与女性的身体与行为紧密相连。”参议员雪莉·雷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。她已经向参议院提出决议,要求追究所有参与杀害比比和萨马拉尼的人。“案件的起诉率极低,这让犯罪者更加肆无忌惮。”雷曼表示,这种残忍的传统背后,有太多的幕后推手,牵扯着更多人参与其中,操控着女性的自由和权利。
尽管巴基斯坦政府不断承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女性权益,指责那些以古老传统为名行凶的杀人者,然而比比的死亡,和她那充满反抗精神的遗言,再次让人怀疑:巴基斯坦政府是否真的有能力,或是有意愿去解决这些恶性暴力事件。
在那段视频中,一群男性围观者冷漠地站着,毫不动容。他们不仅没有离开,更有些人拿起了手机,冷静地录下了这一切,仿佛这是一场普通的娱乐表演。
这起事件发生在6月初,但警方直到7月末才开始行动。短短几天之内,超过15人被逮捕,包括比比的母亲。在她被捕之前,她还录制了一段视频,声称这场杀戮是为了“洗刷家族的耻辱”,是“必不可少的”。
“这些案件通常会将受害者妖魔化,凶手总是辩称‘她破坏了我们的家族名誉’。”女权活动家希玛·克尔马尼说道。她是巴基斯坦重要女权组织“奥拉特游行”(Aurat March)的联合创始人。“但这些所谓的‘荣誉杀人’行为,根本不值得提名荣誉,它们不过是卑劣的谋杀。”
根据巴基斯坦人权委员会的数据显示,去年至少有405名女性成为所谓“荣誉谋杀”的受害者。此类暴力行为,尤其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。那里的父权观念根深蒂固,女性往往被当作家族的“名誉”物品。比比和萨马拉尼案发生在俾路支省的奎达市郊,正是这种文化背景的缩影。
然而,这种暴力行为并不限于贫困的乡村地区,甚至在巴基斯坦的大城市,甚至在海外的巴基斯坦侨民中,都时常发生类似事件。今年1月,一名住在纽约的巴基斯坦男子,将14岁的女儿诱回巴基斯坦后,因女儿的生活方式和穿着不符合他的标准,将她残忍杀害。
尽管巴基斯坦有一些旨在遏制性别暴力的法律,但这些案件常常未被举报或未得到应有的惩罚。这背后,根本原因在于,许多地方的部落法律高于国家民法。在这些地方,地方议会作出的决策,比法庭判决更具效力。女性的亲属,尤其是父亲、兄弟或叔叔,常常会因女性拒绝包办婚姻、寻求离婚,或与社会认为不合适的男性发生关系,而以“名誉”为由杀害她们。
“可持续社会发展组织”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所有报告的此类案件中,只有0.5%的凶手最终被定罪。2016年,巴基斯坦出台了一项法律,旨在确保施暴者得到更多惩罚,明确规定受害者家属不得赦免被告。然而,巴基斯坦人权委员会的主任法拉·齐亚指出,尽管有了这项法律,但过去几年里,荣誉杀人案件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呈上升趋势。她还强调,实际的死亡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数字。
“法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,”齐亚说,“尽管偶尔有一些案件引起了媒体关注,但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。”
最近,警方逮捕了一名18岁女子的父亲和兄弟。她逃离了一段包办婚姻后不幸被发现死亡。事件发生在拉瓦尔品第,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仅30多公里。与此同时,巴基斯坦南部的一个80岁男子也供认,他和儿子及兄弟一起,以“家族名誉”为由,杀害了他的23岁孙女,仅因为她拒绝包办婚姻后离家出走。
根据警方报告,6月初,比比和萨马拉尼被带到俾路支省的部落首领面前,这位首领宣称他们有“不道德的行为”,并下令将二人处决。事后,当局指控该首领和其他15人犯有蓄意谋杀罪,并控告他们恐怖主义罪,称他们通过发布视频意图制造恐慌。然而,直到本周二,视频中亲自开枪射杀比比和萨马拉尼的行刑者依然在逃,而比比的兄弟,视频中那位冷眼旁观的人,也尚未被捕。
“那段视频传达了一个极其冰冷的讯息,”活动家克尔马尼说道,“它在警告所有女性,‘如果你敢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,我们就会像对待她们一样对待你’。”
---
埃利安·佩尔蒂埃是《纽约时报》国际版记者,专门报道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闻;齐亚·乌尔·雷曼是常驻巴基斯坦的记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